普通小公司老板,还是不要整天想着搞管理了吧

对于普通小公司,人员五十人以下,公司运行的核心逻辑就是员工与老板建立的协作关系,无他

昨天有个业务,去一个做纸盒的供应商那里交流,顺便跟他们老板刘总聊了会天,有所感悟,在这里跟大家简单分享下。

这几年,他们公司发展不错,从一二十个人,做到了现在的五十多个人,业绩当然是翻了不少,但刘总感觉更累了。

这种事情在商业社会里面很正常, 本质上公司是越来越大了,但公司的核心还是这五十来个员工与老板建立协作关系。表面上看是公司越来越大了,实质上是老板负责的人越来越多了。

这其实是绝大多数小公司老板的宿命,说不好好听一点,这些认之所以能够存在,就是因为老板的个人能力足够优秀,然后需要更多的桩为这个篱笆支撑。

所以,在我看来,其实增强一个小公司的核心竞争力,可能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就是增强老板的竞争力,毕竟大多数小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其实还是这个老板。

而我个人觉得,随着一些小公司老板生意和规模在扩大,就会慢慢有一种管理的冲动。切记,在这里,我所说的管理并不是意味着公司内部做事流程不清晰,人员职责不明确,而是那种形而上的管理,比如人员规模上来了,好,怎么办呢,配个人力资源部,也要有行政部,企管部等等,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只要部门和人员到位了,公司的运行效率和效益自然就上来了。

其实,从经济学的角度看,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效益,如果管理本身不能增加效益,那么管理就是失效的,还不如不管。

对于小公司来说,可能最渴望的还是业务增加,有些老板可能就想着增设业务部,招聘业务员,制定薪资和考核制度让业务员去为公司获得更多的业务,促进公司发展。

这么想,对不对?当然对了,这是公司发展的基础条件。

可是,当我们站在业务员的角度上来想问题,就会发现事情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。

基本上可以这么说,能愿意进入小公司做业务开始,大多数都是业务新手,如果是行业里面混得风生水起的业务老手的话,除非老板给与足够的薪酬和股份,不的话,哪个业务老手愿意跟着小老板干?而站在业务新手的角度思考问题,他选择进入一个小公司,肯定也会各种考虑,哪个公司最能够让他出成绩,他可能就在在哪个公司做。

所以,这个时候,新手业务员需要的是老板有能力帮助他去拿订单,也就是说,新手业务员只是老板个人能力的延伸,而不是老板个人能力的补充。所以,不论这个业务部多么冠冕堂皇,本质上,还是老板要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出成绩,这是新手业务员愿意跟小公司老板协作的关键。

就拿外贸公司来说,以前蓬勃发展的时代,老板可能不懂外贸,只需要有产品,出钱搞个平台,不论是alibaba还是made-in-china,让外贸业务员搞,就能出订单,公司就能发展。但现在这么卷的形势下,如果老板不懂外贸,再按照以前那种模式,出钱砸钱,让业务员从新一点一点摸索,可以说,很多的小公司老板根本就付不起这个成本,起码通力包装就付不起这个成本。

所以,进入通力包装的业务员,必须是跟我们形成合作,站在我们的肩膀上,能够以更低地成本试错和成长。所以,我们招聘人员从来不要求他能对我的能力形成补充,而恰恰是我的能力帮助他们成长,让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赚到钱。如果赚不到钱,他们就会怀疑自己了,就要走人了,这很现实,都可以理解。

所以,走到现在,我想起大学里的管理课程,简直是笑话。上大学时,我喜欢看管理学类的书籍,但我不喜欢管理学这门课,这门课我几乎没怎么上,考了全年级倒数,只是老师没让我挂科,如此而已。看管理类的书籍,会让我思考,而我们大学里的管理类课程,几乎都是要人命的假大空。

所以,我在这里写这篇博客,觉得小公司的老板还是不要整天想着搞管理了,任正非的那句话其实不适用于我们绝大多数小企业,“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,对人才的管理才是”。有好些人没有看到任正非讲这句话的前提是,华为所从事的通信行业,几十个人的小公司根本没法做,即使几个核心人物从华为离职了,比如当年的郑宝用,也不会对华为本身造成致命的伤害,这是行业性质决定的。

而对于大多数小公司来说,一般也就几十个人,老板本身就很可能是这个公司的天花板了,公司根本没有实力去招聘比自己牛逼的人才。所以,对小公司老板来说,更靠谱的生存方式可能是去除掉那些假大空,踏踏实实地提升自己的能力,让更多的人愿意跟自己协作起来,产生切实的订单和利润。

而我,现在就在走这样的路。

Leave a Reply